苹果传媒旗下网站 注册 登录
| 首  页 | 书画新闻 | 书画名家 | 名家书画 | 书画商城 | 艺术交流 | 书画专题 | 书画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书画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书画服务 |
书画动态 | 名家访谈 | 鉴赏点评 | 书画展览 | 名人轶事 | 艺术人生
山花书画艺术网 > 书画新闻 > 名家访谈
丹青翰墨写春秋——记著名书画家魏峰
京东书画  2015-02-06 点击:24965
著名书画家魏峰

   著名书画家、学者魏峰从安阳市文联领导岗位退休之后,一直定居北京,但安阳依然有着他挥之不去的牵挂。那里不仅是养育他的故乡,还有着他魂牵梦绕的甲骨文、青铜器及全世界专家和学者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墟。他时不时地回去进行心灵和艺术的补给。这使得他任何时候的创作,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今虽逾古稀之年,他依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才思敏捷,笑声朗朗,无论是书画创作,还是甲骨文研究,都热情不减当年。魏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在油画、大写意花鸟方面的造诣,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创作,更是可以写进中国书法史的。此外,他还是一位文化使者,他以一个炎黄子孙的虔诚和执着,为殷商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他放弃了在油画方面更大的发展,虽说是个遗憾,但他不后悔。他觉得,生为殷商后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们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2012年6月21日,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邀请,魏峰赴美国纽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水墨聚焦 2012走进联合国书画艺术展”,他的5幅作品入选该大展,其中包括4幅大写意花鸟画和1幅甲骨文书法。展览期间,他受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李保东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开幕式上,魏峰还代表中国的参展书画家,做了精彩发言。作为2012联合国公共行政日庆典及表彰大会的庆祝活动之一,“水墨聚焦”书画展引起了轰动。业界评价,中国书画家以独特的方式把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呈现给了世界。
  
  殷商文化育俊杰
  在魏峰京北寓所的画室里,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一个打扮入时、典雅贤淑的年轻妇女端坐着,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男孩,照片已经很陈旧了,看上去有点遥远。这是魏峰跟抚养他的伯母张素兰为数不多的一张合影,他当时只有六个月。1942年,魏峰出生于河南安阳的一个大户人家,他出生的时候,正值抗战高峰期,到处炮火连天,民不聊生,好在他家底殷实,基本生活还能得到保障。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著名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曾写诗赞誉“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自从甲骨文在安阳发现后,这里就更名噪天下了。魏峰的祖辈都生活在洹河之滨。到了父亲这一辈,生意做得很大,开过药店,开过煤场。他致富不忘国忧,不仅经常为革命捐资捐物,家里还是晋冀鲁豫地下党的一个据点。魏峰童年的时候,家里有很多房子,还有很多藏品。他从小就在甲骨文、青铜器、古字画堆里浸泡着。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有两个姐姐,但他并没成为娇生惯养的小少爷,而是一个知书懂礼的小文化人。姑姑和姐姐们喜欢描龙画凤,读书写字,耳濡目染中,魏峰也开始画画儿临帖。大姑家就住在小屯,发现甲骨文的地方,姑父不仅喜欢艺术,还是个文物爱好者,跟郭沫若等考古学家,都有交往。魏峰后来非常痴迷甲骨文,也跟姑父从小对他的影响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安阳市引进各类人才,来了不少艺术名家,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高向时,他的书画技艺造诣极高,早期作品即被作为模板收入中小学美术教材。高向时出生于1927年,天津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华北大学美术科,师从胡一川、古元、彦涵、罗工柳。毕业后,为支持内地文化事业建设,于1950年来到安阳,在市文化馆负责地方的美术工作,是安阳地区传播油画第一人,为安阳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书画人才,魏峰就是其中一名。当年他在市里开设了少儿艺术培训班,12岁的魏峰报班学习了近两年时间,接受了基础的美术教育,具备了基本的造型和色彩能力。魏峰家学深厚,又从小深受殷商文化浸染,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中学时代,他的艺术才华就脱颖而出,油画作品数次被选入河南省和安阳市大展。那个时候的魏峰,读书、画画儿、练习书法之外,文化课也很优秀。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西安美院。从一大古都走向了另一大古都,从殷商文化的浸染再到汉唐文化的熏陶,这不能不说是魏峰的幸运。这也注定了魏峰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一生了。
  
  西安美院的俄罗斯油画教育
  西安也是魏峰喜欢的城市之一。千年古都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这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还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这对于一个未来的书画家、痴迷传统文化的青年来说,这儿简直就是艺术的天堂。1961年秋天,魏峰作为西安美院油画系一名新生,走进了西安。当时西安美院跟中央美院、浙江美院一样,是众多学子圆梦的地方。虽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紧缺的物质让年轻人的肚子受了委屈,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高涨的艺术热情。西安美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院,创立于1949年,其前身是1948年9月成立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校,贺龙元帅为首任校长。1949年7月由山西临汾迁至西安南郊兴国寺,更名为西北艺术学院,1953年更名为西北美专,1960年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美院老校址坐落在西安南郊杜曲镇少陵原畔的“兴国寺”内。兴国寺始建于唐代,曾是高僧唐玄奘的香火院。至近现代废弃后几度成为校园。魏峰记得当年校园特别美,飞檐滴翠,松柏苍茂,古色古香。校园外景色也迷人,夕阳西下,黄土地像沧桑的母亲一样守望着,远方的终南山云蒸霞蔚,在沟畔托着画夹写生的魏峰,常常忘了归去……
  西安美院当年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从1950年始,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就在这里任教。此外,郑乃珖、罗铭、刘文西、陈忠志、汪占非、武德祖、蔡亮、谢永熙、刘蒙天、邸杰、李习勤、陈启南等,如今名震画坛的大家,都在此留下了诲人不倦的身影。魏峰的油画主讲老师是周正。周正是苏州美专西画系毕业的,颜文梁的学生,后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颜文梁是近现代杰出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清末维新变法后,诸多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掀起了创办美术院校的高潮。颜文梁1932年从法国巴黎美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国继续主持苏州美专教学工作。周正初期也深受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早期创作多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静谧之美,后来也走了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大量表现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
  中国油画的发展,不过近百年。油画作为一种西方的艺术形式,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一起进入中国。20世纪上半期,中国油画处于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全面引进原苏联的美术,迅速发展起来。起源于18世纪彼得大帝时期的俄罗斯油画,在艺术风格上兼有东西方文化特色,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俄罗斯油画最为显著的精神气质是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形成的,以批判古典主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绘画,这种深沉而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艺术理念,一直是俄罗斯艺术家创作的精神根源。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和历史背景,俄罗斯油画(主要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对中国近代油画及美术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马克西莫夫就是一位不能被国人遗忘的油画家和教育家。1955年,他受前苏联政府指派前来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美术教学和创作援助。他挑选了18人进行培训,这就是有名的“马训班”。“马训班”集中了新中国第一代最优秀的中青年油画家,包括靳尚谊、侯一民、詹建俊等当今油画大家。这18人的毕业作品,后成为中国学生学习的范本,魏峰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学习的印刷品。
  美院平时上大课,寒暑假出去写生,教学方法也是借鉴俄罗斯油画模式,画石膏,画静物,画人体,伏尔泰、戴维等形象都画过。当时要求学生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思想侵蚀。记得有一次,魏峰买到一本印象派画家莫内的画册,拿到班里正看得入迷,被老师发现了,严厉批评了他。此后魏峰只能自己在家里偷偷看。那个时候,画的人物大部分是工农兵形象。假期到陕北农村写生,陕北汉子很入画,魏峰画了许多,练就了严谨、扎实的造型功底。经过系统的学习,魏峰在油画方面的技艺逐渐走向成熟。列宾、苏里科夫等俄罗斯油画家,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以为,这一生都要与油画为伴了。
  
  十年的动荡,十年的蛰伏
  1965年,大学毕业的魏峰回到了安阳。他决定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来回报养育他的家乡。在安阳市卫生局宣教科科普美术创作组搞了两年创作后,文革开始了。因为出身问题,当别的年轻人轰轰烈烈闹革命的时候,他只能是个远远的观众。这反而倒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父辈的成分似乎说不清,但他自己的历史是清白的,那些老艺术家都被关进了牛棚,魏峰就被叫去画宣传画,他精湛的绘画技艺算派上了用场。但大部分时间,他呆在家里学习。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初期,家里被抄过两次,但还是留存了部分古籍善本、碑帖字画等。从西安美院毕业后,魏峰还带回一些画册。魏峰就整天呆在家里看藏书,研究俄罗斯绘画,临摹印象派经典作品,忙得像一个在校学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系统研究甲骨文了。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分,魏峰一直希望有个公论,父亲虽从商,但对革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河南省政协委员的时候,通过有关组织和单位去查了所有的档案记录,成分都没有定,后来有关部门给了结论,按照劳动人民对待。这对于魏峰来说,是个莫大的安慰。
  文革中后期,艺术氛围略有好转,魏峰开始了大量的创作,油画、连环画、国画、水粉画、宣传画等作品频频见诸各大出版物。1972年,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毛主席来到安阳》参加了河南省美展;1975年,他创作的素描连环画《小提琴的来历》,在《浙江工农兵画报》上发表;1976年他的彩色动漫画《小鸡报雨》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万册,后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成动画片;此外,七十年代末他创作的油画《李时珍》、水粉组画《报雨》入选全国美展,并发表在《美术》杂志上。他创作的彩色连环画《农夫和蛇》、《智歼鬼子兵》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向全国发行100万册……
  
  把安阳美术搞得风生水起
  1978年,改革的春风,让殷墟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各级文联和美协的工作恢复了,艺术家们也开始了正常的创作。魏峰调入安阳市文联担任行政和管理工作。他上任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安阳市的艺术水平搞上去,打破那种死气沉沉的氛围。1981年,他把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郭绍纲请到了安阳。他俩是在河南省举行的焦裕禄画展时认识的,当时郭绍纲搞焦裕禄肖像创作,魏峰是他的助手。接到魏峰的邀请,郭绍纲欣然前来,带着他多幅留苏时期的作品。郭绍纲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1955年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专攻油画。他画得很写实,技艺非常精湛。这次展览让安阳市美术爱好者大开眼界。1982年,魏峰请来了他的老师周正,在安阳举行了他的作品展和研讨会。这次活动犹如在安阳美术界放了一颗璀璨的礼花,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和赞叹。1983年,魏峰又请来了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性画家、中央美院教授靳尚谊。他刚从美国回来,就风尘仆仆赶到了安阳,并带来20多幅经典作品。除了观摩展,还举行了三场研讨会,整个安阳地区都轰动了。这次活动对安阳美术界有着深远影响。1986年,魏峰又请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院教务长全山石支持一下。全山石1954年由国家选派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了6年,也是新中国一流的油画家。他当下表示没问题,后因去参加重要会议没能赶到安阳,但运来了30多幅作品,全是他留苏时的写生稿。画展在安阳博物馆举行,再次轰动了安阳地区。很多老画家都前来参观,一些年轻画家在现场一边看,一边临摹。
  一连串的重拳出击,把安阳市的美术搞得风生水起。但这些都是油画展览,搞国画的人有意见了。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魏峰策划了系列国画展。1982年,他到北京找到了卢光照。卢光照是齐白石的学生,跟魏峰家是世交。得到了卢光照的支持后,他请到了时君贞、秦岭云、崔子范、卢光照、田零、娄师白、戴林等七位老画家,每人选10幅作品,共70幅,在安阳市举行了“七老画展”,并由魏峰主持,举行了七老画家中国画讲座,让安阳市的国画家和美术爱好者们享受了一次艺术盛宴。1983年,魏峰当选为安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安阳市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1987年,魏峰发起了“安阳·大连中国画联展”,他创作了中国画《雄鹰》参展,并赴大连出席开幕式。1989年,魏峰出任安阳市书画院院长,他决心把安阳市的书画向外推广。同年7月25日,他策划组织的“安阳书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声势浩大,名家云集,李可染、卢光照、秦岭云等老先生都到场了。安阳美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1990年,魏峰策划组织了“中国七大古都书画院作品联展”,北京画院、西安画院,杭州画院,南京画院,洛阳画院、开封书画院、安阳书画院等七大画院的数百名家参展。5月1日,在安阳城隍庙民俗博物馆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王西京、江文湛、王明明、张仁芝、邵飞等著名国画家都参加了。这次画展的规格之高,不亚于一次全国美展。此外,1992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书画家邀请展”,1995年“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品邀请展”等系列大展,都是魏峰策划组织的。这些活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不仅推动了安阳市美术发展,也带动了大批年轻人为艺术而努力。
  此外,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殷墟文化,提高安阳市的知名度,1984年,魏峰组织发起了国际性的海内外500人“安阳殷墟笔会”和“甲骨文还乡书法展览”,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次盛会,掀起了国内外研究甲骨文书艺的高潮,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也是甲骨文和易经的故乡、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殷墟是中国商代中晚期8代12王共273年的国都,也是被考古学家证实的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安阳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从而营建了中国青铜时代最繁盛的都城——大邑商,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辉煌的殷墟文化。
  让安阳名扬天下的,就是甲骨文。郭沫若曾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所谓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自1899年被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后,在殷墟大规模挖掘出土,目前发现有大约16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政治、军事、文化、习俗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甲骨文虽是3000多年历史的古文字,但其发现和研究不过百余年,可谓是新生事物。继学者罗振玉之后,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对甲骨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究,从而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成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魏峰受姑父影响,从小对这种古老的文字充满了好奇。他真正系统研究甲骨文,是在文革时期。他想方设法买到一本罗振玉写的《殷墟文字汇编》,细细研读后,对甲骨文更加痴迷了。随后,他潜心研读了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篆》及《甲骨文字集释》等。到了中年,他又节衣缩食购买了《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巨著研习。
  除了研读资料,魏峰还想方设法去拜访研究甲骨文的老师。例如,当他得知潘天寿在甲骨文方面也很有造诣时,就专程去杭州拜访他。可是很不巧,当他赶到时,老先生正被挂着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在台上挨批斗呢。等批斗完后,他赶紧上台,与潘公凯一起把老人搀扶下来。随后他去杭州拜访了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刘江的书法篆刻造诣很深,还见过吴昌硕,给他刻过印章。此外,魏峰还专程去拜访了著名国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诸乐三。诸乐三19岁师从吴昌硕,为其正传弟子,精于篆书,对石鼓钻研尤深,兼长钟鼎、甲骨与砖瓦文字,善将石鼓笔法掺入龟甲文字中,篆刻则以龟骨文字入印,自具风貌。在安阳殷墟笔会举行时,诸老刚离世9个月,他的儿子诸涵亲临安阳。通过与这些前辈的接触和交流,魏峰对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入了。
  研究甲骨文,是个极其枯燥的过程,史料少,数据难找,可以比较、查阅的典籍就更寥寥无几了,没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魏峰为了研究甲骨文,放弃了在油画方面更大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他并不后悔,他觉得,中国不缺少油画家,但能醉心于甲骨文、并当做一生事业来做的人,就不多了。为此,他的牺牲和付出,是很有意义的。
  
  甲骨雄风写春秋
  十几年的深入研究和学习,魏峰在甲骨文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造诣,无论研究还是创作,都成果颇丰。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他开始了积极的甲骨文对外交流推广活动。1984年他参与组织的500人安阳殷墟笔会,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灿烂一笔,同时,在海内外掀起了研究甲骨文书法的高潮。1985年日本春秋学院院长、著名甲骨学者欧阳可亮邀请魏峰在东京武藏野文化会馆举办了“中国殷墟甲骨文文物暨书法作品展”,并聘请他为名誉教授。同时,他与欧阳可亮在日本合作出版了《甲骨文书道作品集》。1992年,魏峰面向海内外甲骨文学者、书法家征稿,并精选了我国老一代甲骨学家的珍品,主编出版了《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甲骨学一代宗师胡厚宣称之为“我国第一部集近代和现代甲骨文书法家之大成的著作”。1993年,魏峰在安阳主持召开了“全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讨会”。他主编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论文集》由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沈鹏题写书名,并称赞此书填补了历代书论中缺少论甲骨文书法的空白。2000年10月,魏峰任团长,率领“大陆书画名家访问团” 再次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在台中文化会馆举办“两岸甲骨文书法交流座谈会”,80岁的台湾甲骨学会会长安国钧,由衷感叹,终于实现了20年来的梦想!同年,“韩、中、日书画家亲善交流会” 在韩国汉城举行,韩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朴永馥举着魏峰的墨宝,激动地说:“魏先生把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带到韩国来了!”200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81岁大寿,中国奥申委、文化部把魏峰用甲骨文书写的“寿”字送给他作为寿礼……
  此外,1999年8月,在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魏峰甲骨文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胡厚宣及众多名家为展览题词。展出的100幅甲骨文书法作品,昭示着魏峰近半个世纪的付出和成果。
  如同任何一个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魏峰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有着自己的独创性。他是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风格和流派,发现其更多的美学价值,从而将这门古老的文字艺术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从早期书写甲骨文的罗振玉、董作宾始,甲骨文书法至今也不过八十多年的历史。魏峰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就如同真草隶篆一样,是遵循一定章法能自由表达感情的实用书体。为此他强调,甲骨文书法家必须具备甲骨学的基础知识。甲骨文目前已出土16万片,从卜辞中整理出不同形体的单字5000多个,而学术界公认的字大约1500余个。公认的字要掌握,对每个字的音、形、义还要了解,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殷人刀笔的特点,结合自已的特点,写出古质今妍的作品。为此,魏峰主张,写甲骨文首先要像甲骨文,不论以怎样的表现手法,都不能失去甲骨文的面貌,更不能以写甲骨文之名,自逞狂怪。其次,甲骨文因字少有限,在创作诗词时,应学会通假文字,或从甲骨文相近的西周金文、大篆中借替,不能用甲骨文的偏旁部首去拼凑、造字,以免以讹传讹。
  魏峰的甲骨文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在创作中,他追求的是一种高古野逸、千年沧桑之境,既有着殷人的风骨,还有著书家的趣味。他把大写意绘画的苍劲老辣运用到了书法中,在娴熟的行笔中,如刀似契,字痕铿锵,笔底沉着,气韵流畅,大有武丁雄伟之风,浑厚中不失灵动,雄壮中充满意趣,使这门古老的文字,焕发出勃勃生机。启功先生在世时,就称赞魏峰的甲骨书法为“甲骨遗风”。潘主兰先生还特为他制了一方印“殷人魏峰”。著名书法家张有清先生评价说:“魏峰根据现代意识,把甲骨文由纵式变成横式,这种章法上的变化有打动人的感受,我觉得很美。”1995年和2002年,魏峰曾两次应邀在中央美院讲授“甲骨文书法艺术”,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美院副院长叶毓中评价说:“他运用古代的符号,紧紧抓住现代人的审美,并把这种意识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甲骨书法中去表现现代的审美,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真正的继承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发展,魏峰的讲座和实践,突出地表达了这一理念。”
  
  大写意为万虫百鸟传神写照
  如果说,魏峰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书法的独到造诣,是有口皆碑的,那么他在大写意花鸟方面的成就,更是可圈可点。熟悉魏峰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艺术全才,画工非常全面,油画、水粉、连环画、宣传画以及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样样精通,但他最终选择把大写意花鸟作为主攻方向,并能有如此成就,这并非偶然。其实,魏峰从骨子里,就是非常痴迷国画的,虽然他大学学的是油画专业,毕业后因为形势需要,画了很多宣传画和连环画,但国画也始终没有放弃过。
  魏峰是在殷商文化的浸染中长大的,从小就接触青铜器、甲骨文、古玉器,家里藏书丰富,字画碑帖成堆,且不乏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等大师级的精品画作,耳濡目染中,传统艺术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魏峰从小就有读书和买书的习惯,父母给的零花钱,他几乎都买书了。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尽管后来家里几经波折,数次被抄,到如今,他又积累了不少,北京和安阳的家里,藏书上万册。魏峰年少时就是个小画谜,记得13岁那年,他买了一本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老公公的画》,那是本专门针对少儿的绘画普及读物,16开大,20页,彩色的,小魏峰爱不释手,天天照着描画。于是,白石老人就成为他的第一位大写意启蒙老师。1957年,他上初中的时候,在书店又看上一本书,是著名画家、教育家黄若舟教授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画技法》,他爱得要命。可是家里被抄了,父母又不在身边,1.7元的售价,让他一筹莫展,最后还是姐姐与姐夫满足了他这个心愿。这本书1957年8月初版时,印量只有11000册,24开,118页,是传统美术教育读物,讲如何用笔,如何用墨,以及勾勒、速写等,浅显易懂。魏峰如获至宝,逐字逐句细细研读,铅笔画完钢笔描,红笔圈完蓝笔点,看得都烂熟于心了。此后很多年,魏峰都把它带在身边。直到今天,这本书已经泛黄了,还在他画室的书架上珍藏着。
  魏峰最终选择画花鸟还跟他的殷商文化情结有关。他很早就发现,几乎所有精美的青铜器物上,刻的都是鸟的图案。这跟“玄鸟生商”的故事有关。上古传说,商人始祖殷契,就是殷人尊称的玄王,其母简狄,帝喾的次妃,有戎氏的女儿,她外出洗澡时,见玄鸟堕其卵,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大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遂封于商,赐姓子氏。在诗经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赞美诗句。因此,鸟就成了殷人心中的圣物。 魏峰在中年之后,选择主攻大写意花鸟,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魏峰的性情也非常适合画大写意。他生性豪爽,有责任心,能担当,从小喜欢看《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之类的书,有着浓浓的民族英雄情结。他还喜欢唱京剧,从小家里唱堂会,就迷上了戏曲,尤其喜欢京剧。后来他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成了忘年交。方荣翔16岁拜裘派艺术创始人裘盛戎为师,专工裘派花脸。他很欣赏魏峰的艺术才华,于是他教魏峰学唱京剧,魏峰教他学画画儿。来到北京后,魏峰周围的朋友多是京剧迷,无论是专业的演员还是票友,经常聚会,过上一把戏瘾。魏峰唱花脸,《盗御马》、《铡美案》、《探阴山》、《赵氏孤儿》、《将相和》等传统剧目,都是他喜欢唱的。艺术是相通的,这种相互融汇和浸润,滋养了魏峰的书画创作。
  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境界。大写意既有着高度的自我,又有着高度的忘我,在对立统一中,形成了磅礴大气、简约疏放的画风。大写意的鼻祖可追溯到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东坡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明代的徐渭则把大写意推向了极致。此后八大山人、石涛、李鳝、任颐、吴昌硕,再到流芳于近现代及当代美术史的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吴茀之、诸乐三、来楚生、朱屺瞻、卢光照等大家,大写意花鸟画家也是人才辈出,他们像一座座高峰,屹立于中国画坛。说实在,要想超越这一座座高峰,很难,要想有自己的风貌,也很难。但正因为难,才更有挑战性。笔墨当随时代,在魏峰看来,无论是自己的性情,还是时代的使然,大写意更符合他的艺术追求,也更能表达出他的思想和情感。为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就选择主攻大写意花鸟,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终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魏峰在大写意花鸟方面付出的心血,也是超常的。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美学理论书籍,还到处去看名人真迹,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历史博物馆等,他常去观展赏画,从先人的墨迹笔韵中细细体味大写意的真谛。在上个世纪80年代,魏峰还专程到浙江绍兴徐渭青藤书屋探访。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画派的功臣,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书画评价最高。此外,魏峰对八大山人也是极推崇的,他曾专程到江西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寻觅圣迹。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梅湖定山桥畔的青云谱内,藏品丰富,不仅有详细的八大山人生平史料,还有其珍品八十余件,包括《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等代表作。掩映在杨柳竹中的书画碑廊,还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百余幅精品画作,这让魏峰大饱眼福。
  除了向古人汲取精髓,魏峰还先后拜当代名家卢光照和朱屺瞻先生为师。卢光照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得到了白石老人的真传,并吸收了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人笔墨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齐派”艺术,成为当今中国花鸟画大写意代表之一。卢先生不仅工大写意花鸟,书法和篆刻也很有成就,白石老人赞他“吾贤过我”。卢先生的艺术风格不落尘俗,品位甚高,他强调艺术性和创造性,不求形似,重在心灵描写及内在神韵,他对魏峰后来画风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代宗师朱屺瞻,有名的寿星画家,也是魏峰念念不忘的恩师。朱老也是中西绘画融合的成功者,画风老辣,自成一体。他擅长山水、花鸟,尤精兰、竹、石。朱老很欣赏魏峰,说他有北派大写意的气势。他的亲授,让魏峰受益匪浅。还有秦岭云先生,把魏峰像儿子一样看待,在绘画方面给予他颇多指导。
  大写意花鸟的特点是重写尚意,讲究书法用笔,重在表情达意,魏峰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他有着深厚的国画基础和书法功力,加上他的油画专业和丰富的学养,使他的大写意创作能汲古博今,中西融汇,或是书法入画,或是油画用笔,都是逸笔草草,在似与不似间,凝练简约,豪情满怀。且他的画面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跟他唱京剧有关。如他画的雄鸡图,每一只都如舞台上气势昂扬的将士,神采飞扬。再如他笔下的雄鹰,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或沉思,或眺望,或俯瞰,或翱翔,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跃然纸上,那份霸气和雄强,让人震撼。
  魏峰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从燕子、麻雀、老鹰、八哥、鹦鹉、鹭鸶、鱼鹰、鸳鸯、孔雀、雄鸡、野鸭、鳜鱼,到梅兰竹菊、紫藤、葡萄、荷花、向日葵、菊花、水仙、芭蕉、琵琶、石榴、海棠,没有他不能入画的。这印证了白石老人“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艺术主张。这些创作,是他激情来了挡都挡不住的有感而发,在苍辣的笔触中,在刀刻石坎般的线条中,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呈现出画家对自然和生活满腔的爱。在魏峰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的性格,花有花情,鸟有鸟语,只有去了解它们,认知它们,才有可能画出其特征来。从《春光无限》、《映日荷花》、《朝露双禽》、《荷塘薄雾》,到《红鹦鹉》、《江上卫士》、《横空出世》,再到《唐人诗意》、《杨万里诗意》、《谁铸黄金九百丸》等经典作品中,不难看出魏峰在大写意花鸟方面的成就。这些作品既有着吴昌硕的金石气韵,也有着齐白石的亲和自然;既有着徐青藤的野逸不羁,也有着八大山人的清高萧散,但更多体现了他自己豪迈的气度和宽阔的胸襟。在魏峰的大写意花鸟画世界里,有一种生命的张力和激情,也有着一种胸有成竹的霸气和苍茫,更有着一种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当。我不知道魏峰到底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在想什么,但从他的画里,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花儿生香,鸟虫解语,姹紫嫣红开遍中,他描绘出了一个蓬勃繁华的时代景象。(文/熊蔓菊)

[返回][ ][关闭]
魏峰 相关阅读
魏峰 [北京] 出生年份:1942年
  魏峰, 别署一峰, 字毅夫,号洹上一夫。1942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市,后定居北京。历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院长,2005年国家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魏峰于上世纪60.. 详细信息
·[名家访谈] 气势撼人与率性抒情——记著名书画家魏峰 2015-02-06
·[名人轶事] 殷商文化育俊杰 2015-02-06
·[书画交流] 甲骨遗风--魏峰甲骨文解析 [图] 2015-02-06
·[鉴赏点评] 书画同源--品读魏峰书画 [图] 2015-02-06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书画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凌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天津 王西连
名家访谈
·息虑凝心一刘荣生国画
·丹青铸华彩 锦绣绘芳姿——蓉城李
·“泥人唐”的泥塑世界
·金石撕纸奇人辛宇凌
·砥砺丹青 笔墨传承——中国人民大
·铁笔流韵绘丹青,万物板上溢芳香—
·大美无疆——张景源书法集邮册出版
·李春才书法作品欣赏
·白振华书法作品欣赏
·古今雅轩石榴红 访宝坻美协主席赵
·气势撼人与率性抒情——记著名书画
·丹青翰墨写春秋——记著名书画家魏
·崔雪涛: 色彩里的情绪
·赵洪书法欣赏
·书画家吴永生作品欣赏
·卢俊良国画欣赏
·刘增富的书法艺术
·董宝俊与他的书法
·走近书画家朴野
·蒋宝和书法艺术


|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本站特邀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3 www.jingdongshu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举报电话:l5620856700
津ICP备11004543号-8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208号
/57